白癜风康复南丹首创应急机制助民众脱离险情
而来的杨美姣问道。身为本地人的杨美姣很清楚,在八步路段要找到一家饭店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他们真可怜!回忆起一个个挨冻、受饿的司机和乘客的样子,杨美姣向说。
鉴于当时的情况,杨美姣与前来救急的成员商量并向村委反映了情况,村*支部决定帮助这些受困于公路上的司机和乘客。据杨美姣回忆,为了解决司机饮水、取暖问题,她率先从自家拿出了两个自制油桶大灶和一个锅头。村治保主任王保德也拿出了一口灶和两个锅头。
由于路面湿滑,开车容易发生意外,连同杨美姣在内的八步村8个人决定徒步前往。受到杨美姣等人的影响,20多名村民跟随前往,其中包括了一些放假在家的学生。48岁的张素消及30岁的王远*也在其内。
帮助这些滞留在公路上的大量司机和乘客并非八步村这30多号村民能力所及。杨美姣说:因为村民们筹资购买的方便面等救急物资有限,加之多数村民出于自愿,来去都跟随意愿。八步村委决定将210国道南丹车河镇八步段的情况上报。
在接到各地灾情的报告后,南丹县委发出不让一名滞留司乘人员饿在南丹、冻在南丹、病在南丹的号召。八步村*支部立即组织*员服务队,为滞留人员免费送饭、送食品,共送快餐3500多份,方便面53件,面包1508个、饼干38共击总价值5000多元的蛋糕、八宝粥、矿泉水、牛奶等食品,并设立3处免费开水供应点,24小时为滞留人员供应开水。
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情况,原来一直没有预案。在冰灾过去两年之后,杨美姣回忆当时情况时向说道。
维护西南出海大通道安全应急机制显神奇
事实上,到2010年,这种村民自发组织处理紧急事件的方式,在河池南丹已经形成了一种应急机制,并成为河池市大力推进*建创优引领工程的重点建设机制之一。
原来的应急预案只针对2008年冰冻灾害,后来形成的应急机制是由2008年的应急预案完善而来。具体时间是从2008年元月15号过后,形成自救络和流程图。南丹县组织部部长覃展向介绍。
覃展说:现在在八步村,这个应急机制主要运用在过境车辆突发车祸应急自救上。据了解,南丹位于西南公路210国道和黔桂铁路交叉点上,是桂、黔、川交通的重要枢纽,西南出海大通道成都重庆贵阳南宁柳州北海二级公路贯城而过。210国道南丹县车河镇八步段的车流量由原来的日均4000辆上升到12000至15000辆。
为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车河镇向路段收费站提供温馨提示卡,卡上提供包括车河镇所辖78公里路段之内12个村委会*支部电话联系方式。每一天都有新情况发生,需要公路沿线村一级干部、*员发动群众,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维护现场秩序。覃展向说。
为提升基层*组织在公共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的反应速度,车河镇时常召开会议,培训*员,经过培训之后的*员回村向村民普及处理包括交通、火灾、地震等应急事件的知识。2008年冰灾之后,这样的培训就经常有。八步村村*支部书记杨美姣告诉。
通过培训,*员、村民在这方面的意识大大提高。路段发生交通事故,村民也能自发伸出援助之手。最让南丹交警大队副指导员莫*魁记忆深刻的是发生在2009年一个夜晚的交通事故。当晚7点,莫*魁正好路过车河镇冶炼厂,一个小孩被一辆从贵州方向驶来的货车压伤了腿。附近村民主动报案并维护现场,莫*魁将受伤小孩送去医院之后,村民不但没有为难司机,还帮助司机寻找丢失的猪。
这是村民意识提高了。莫*魁向感慨。
维护两省和谐稳定需要应急机制
到现在,这种产生于河池南丹的应急机制已经有所延伸。2008年,南丹县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核心,以广西、贵州两省携手共建地区之间友好乡镇、友好村、友好组的三友好为目标,创造性的实施了以八携手为主要内容的通道*建跨省联建工程。
现在河池应急机制已经被纳入通道*建跨省联建工程。双方基层*组织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维护两省边界和谐、平安、稳定。
据了解,河池中堡苗族乡*委与贵州省平塘县西凉乡*委开展了以治安综合治理、交通安全、护林防火、计划生育为主的四联防活动,签定了联防责任书,促进两乡镇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现在,一些跨省的犯罪事件通过这项工程,都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南丹县组织部部长覃展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