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姜劈秸子脱裤为哪般除天气原因外, [复制链接]

1#

大姜是山东安丘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在逐年增加。虽然姜价起起伏伏,但赶上一年好价格,一亩地也会有几万元的收入,还是很诱人的哈。基于这种心理,所以人们种姜的热情很高。今年麦收后的姜价持续走高,一度冲破了7元大关,这更点燃了人们的热情,有姜的人家似乎又看到了"姜你*"的出现,对大姜那怎是一个"精心管理"了得。

可怎么精心管理你的大姜,大自然的影响是你不能决定的。我们这里今年的大姜揭膜后持续的阴雨天,让很多的大姜出现了"劈秸子、脱裤"现象,这对大姜产量的形成是有很大影响的。

什么是大姜的劈秸子、脱裤呢

所谓大姜劈秸子,脱裤,就是说大姜叶片从叶鞘部分披散下来,就像脱裤子一样,成分裂状态。

大姜这种作物其实是没有真正的茎秆,它的茎是假茎,是由叶片的叶鞘部分层层合抱而成的。像这样的作物有大葱,大蒜等。当你把一片片叶子连同叶鞘从它们的"茎秆"上完整剥下来后,它们的茎就没有了。这不像小麦,玉米的作物,有一根直立的茎,有皮有肉的,叶片仅是着生于茎秆之上,剥掉了叶就是一根光滑的茎秆,而大姜大蒜等剥掉了叶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称之为"假茎"。

当大姜叶片的叶鞘不能团结在一起时,大姜这根假茎也就没有了,成倒伏状态,直接影响到光合作用,影响养分的制造,最终影响大姜产量的形成。

造成大姜劈秸子脱裤的主要原因

气候原因(主要归纳为4点)

大姜劈秸子年年有,今年格外多。这是我对今年大姜劈秸子的总结。主要是因为今年总起来说雨水多,地温低,大姜长势差,遮阴过重导致的。

大姜每年都要进行遮阴,而今年这种阴雨多的天气下,本就光照不充足,遮阴后的大姜徒长严重,等到揭膜后,它们就不适应了,就会出现劈秸子脱裤现象。

水分不均

今年5月份前,我们这里其实雨水并不是太多,而是有点干旱,只是进入5月份后才出现了多雨。大姜生长前期因缺水,低温的影响,导致生长缓慢,外部细胞已呈老化状态,后期又升温,外加雨水多,茎秆内部细胞开始快速增长,导致内外生长不同步,从而出现了劈秸子脱裤现象。

大风降雨导致,今年风雨多,大风降雨容易风吹雨打叶片,造成叶片从叶鞘部互相脱离,从而导致劈秸子,脱裤

高温导致

今年的气候很特殊,春天"倒春寒","五、一"前后的温度骤升至35℃以上。而大姜是一种很不耐高温的作物,幼嫩的组织在超过35℃以上的高温下,很容易出现灼伤,从而诱发大姜劈秸子

以上就是因天气原因导致的大姜劈秸子,但并非仅此而已,往常年也有劈秸子现象,这就是下面这三种原因导致的。

病害导致

大姜的病害发生很多,如烂心,炭疽病等都会造成叶片叶鞘的坏死,从而呈现开裂现象。

用药过度

今年频繁的雨水让大姜病虫过发生重,频繁的用药,浓度过大,添加过量的有机硅助剂等,都会造成大姜的劈秸子。

说到这一点,让我想起有一年我们这里的大姜用了一种杀虫剂,叫什么"黑杀手",凡是用了这种杀虫剂多的大姜普遍出现了劈秸子。这款杀虫剂中含有隐性高度成份一一甲拌磷(39),同时又加了助剂有机硅。因为它的杀虫效果好,对大姜叶片上的甜菜夜蛾及姜螟等有很强的杀灭效果,大家都在用,而且是经常不换药,最后大家发现大姜劈秸现象非常严重,而用的次数少或没用的大姜,几乎没有出现劈秸子的。

施肥不当

大姜是需要全元素肥料的作物,不仅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还需要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而我们常常重视三大营养元素的施用,却忽视了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的追施,而这些中微量元素却恰恰也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这些东西,就会导致苗弱苗细,进而诱发大姜劈秸子。

今年的姜价特好,但今年的大姜有的地块长势却不咋地,于是乎就猛施肥,特别是氮肥用量过大,导致徒长而诱多劈秸子。再就是不明真相的用了一些所谓的"大姜专用肥",含激素成分太多,也会诱发劈秸子。

这就是今年大姜劈秸脱裤重的几大原因,细分应为7点。天气原因是主要因素,而不当的施肥用药也是诱因之一。

如何解决眼下大姜劈秸子脱裤的问题呢?在此提出几点建议,望采纳。

几点建议望笑纳

控旺。今年大姜揭膜后因光照不足,雨水充足,徒长现象严重。昨天还有条友私信我,说他的大姜茎细而高,不分枝,咋办?这就是徒长造成的,因遮阴重,雨水多,肥料等原因造成的。建议控旺,选择一些控旺剂,如小胖墩等,建议你去农资店咨询一下,购买一些大姜控旺剂喷施一下。

第二也可用磷酸二氢钾冲施–2遍,让养分发生转移,向地下运输,起到控旺的作用。亩用量控制在5斤左右,就是费用高点。

补充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可冲可叶面喷施,增加茎秆的韧性和强度。

严重倒伏的地块该扶就得扶,同时帮缚一下,让它们团结起来,叶多力量大。同时也便于后期的培土,否则叶片都埋入土中,那还会有产量呢?

最后提醒大家一句,任何作物出现病虫害问题严重,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样适应于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规律,得出经验教训,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产品技术交流咨询,请长按识别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