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蒜病害高清图谱及防治方案 [复制链接]

1#
大蒜主要病害高清图谱

大蒜主要病害防治方案

叶枯病主要为害蒜叶,发病开始于叶尖或叶的其他部位。初呈花白色小圆点,后扩大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上部长出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叶全部枯死,在上散生许多黑色小粒。为害严重时全株不抽薹。发生特点:大蒜叶枯病的发生与田间温湿度呈正相关,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发病越重。多年重茬种植,大蒜长势弱的地块发生重。氮肥施用过多,底肥不足,发病重。种植密度大,田间通风不良,发病重。大蒜疫病为害叶片、叶鞘。叶片染病分二种类型:一是尖枯型。主要发生在初侵染阶段,叶尖呈深褐色,并在其上形成许多深紫褐色斜状平行的斑纹。严重的病斑扩展到全叶干枯死亡;二是叶斑型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短条状小型的浸蚀斑,略凹陷,后病斑迅速扩大,变为梭形至长椭圆形,组织坏死,凹陷,多为紫褐色,中央色软深;也有的呈乳白色。大流行时经10~15天全田枯死。大蒜紫斑病叉称黑腐病,紫斑病在田间主要危害叶片和蒜薹,在贮运期间危害蒜头。田问发病多从叶尖或花薹中部开始,初为白色病斑,稍凹陷,中央微紫色,扩大后为椭圆形至纺锤形,*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面产生黑色霉状物常形成同心轮纹,易从病部折断。贮运期间受害,常从蒜头颈部开始变软腐烂,呈深*色或红色。本病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一般阴湿多雨、田间积水、肥料缺少、管理不善、生长衰弱地块易发病。大蒜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和假茎。病部初呈梭形褪绿斑,后在表皮下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色粉状物,即夏孢子。病斑四周具*色晕圈,后病斑连片致全叶*枯,植株提前枯死。生长后期,在未破裂的夏孢子堆上产出表皮不破裂的黑色冬孢子堆。大蒜灰霉病多发生于植株生长后期,发病先从下部老叶尖端开始。病斑初呈水浸状,继而变白色至浅灰褐色,并由尖向里发展,病斑扩大后呈梭形或椭圆形。后期病斑愈合成长条形灰白色大斑。病斑两面均生稀疏灰褐色霉状物。灰霉病发病严重时,可由老叶逐渐向叶鞘及上部叶蔓延直到整株叶上,并造成叶鞘甚至地下鳞茎腐烂,组织崩溃,后干枯呈灰白色,易拔起,病部可见灰霉及菌核。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地块易发病。此外,偏施氮肥,植株徒长也极易引发病害。大蒜病毒病主要有叶片出现*色条纹;叶片扭曲、开裂、折叠,叶尖干枯、萎缩;植株矮小,瘦弱,心叶停止生长,根系发育不良、呈*褐色;不抽薹或抽薹后蒜薹上有明显的*色斑块,严重时严重时蒜果变小僵硬。大蒜茎腐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土壤、病残体和带菌的蒜种中越冬,通过雨水和土杂肥等传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发病盛期。如春季降水频繁、光照不足、受涝积水、土质粘重、透水性差易发病。

大蒜细菌性软腐病先从叶缘或中脉发病,沿叶缘或中脉形成*白色条斑,可贯穿整个叶片。湿度大时,病部呈*褐色软腐状。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以后逐渐向上扩展,使全株枯*或死亡。病菌主要在遗落土中还没有腐烂的病残体上越冬,进入雨季引起大蒜软腐,尤其早播、排水不良,或生长过旺的田块发病重。

更多产品信息和技术植保问题请拨打服务

--或登录官方网站查询

文章来源:麒麟

华中部郭庆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