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山东商报」
田间地头、人涌动,记者现场直击济南商河大蒜播种:有了蒜头,日子也就有了盼头
文/图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郑芷南郑晓彤
白桥镇,地处济南市商河县东南部,有着悠久的大蒜种植历史,被誉为“中国大蒜第一镇”。连日来的晴好天气,让白桥镇蒜农们迎来抢种的重要时机,地头上的栽蒜工人头攒动,远处地头上早播的蒜种已经冒出了小苗,绿意一片。
10月30日,白桥镇徐里村,几位妇女正围坐在一起,挑选蒜种。种了20年大蒜的李小芹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表示:“这些天,虽然忙得都直不起腰,但我们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蒜种播下,蒜苗长出,日子也就有了盼头。”
蒜种精挑选
济南市商河县白桥镇,四水环绕,土地肥沃,有着悠久的大蒜种植历史。受气候影响,今年白桥镇的大蒜播种稍有延期,连日来的好天气,让白桥镇迎来了大蒜抢种期。
10月30日,白桥镇徐里村村口围坐着几个挑选蒜种的妇女,她们手脚麻利,扛袋,拆蒜,剥蒜,将蒜瓣分类,挑选合适的蒜种,整个流程下来一气呵成。
“种下去了,就是一瓣变十瓣,所以大蒜要长得好,蒜种很关键。”村民李秀娟边剥蒜边说,不管是买来的大蒜还是自家留种的大蒜,都需要掰成瓣,再重新分拣,“大个饱满,完整挺实的才能被留作蒜种。”
每逢大蒜播种季,集市上,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走向同一块地方,这里是固定的大蒜交易点。除了自己留取自家的蒜种,不少蒜农也会到集市上采购优质的大蒜,从中挑选出新的蒜种。
10月30日一早,48岁的徐春明去集市上拉了一车大蒜。“白蒜和紫皮蒜我都收了不少。在我们这儿,再小的一瓣蒜也有它的价值。”徐春明边说着,边招呼了几个亲戚来一同剥蒜,挑选蒜种,“每一瓣蒜种都是我们精挑细选的。”
播种正当时
离开徐里村,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来到了白桥镇河南张村的田间。在这里,翻耕好的地里,蒜农与机器都在忙碌。
天刚蒙蒙亮,蒜农张芳就和丈夫来到了地里,等待他们的是眼前二十多亩未播种的蒜地。“我们雇了24个人,这算是今年种蒜最大的成本支出了。”张芳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用工短缺时,雇佣一个熟练的栽蒜工人一天要元。这些天,人工稍微便宜点了,她就抓紧时间雇人栽蒜。
张芳雇佣的栽蒜工人们,多为本村或是邻村的妇女。她们大多都是种完了自家的地,再赶着出来赚些额外的收入,熟练、精准、手脚麻利,是她们被选中的重要标准。
地头上,她们5人或6人一排,蹲着或坐着,手里的活不停,人也在向前走。捆在腰间的本地特制的板凳,是她们的标配。一眼望不到边的地头里,她们戴着各色的帽子,埋着头,将身边盆中的蒜种,一个一个地埋进松软的土地里。从地头走到地尾,这样的工作,她们还要持续数日。
离张芳的地头不远,“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吸引了众人的视线。白桥镇*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地头上,除了靠人力的手工栽种,机械化播种也得到了普及。
蒜农李春华今年就用上了新型大蒜播种机。他说,按照往年的情况,他家近二十亩的地,也要像张芳家一样雇上二十多人,不停工地忙个十余天,“但今年我们用了机械化播种,20多分钟就能播一亩,我们合计了一下,成本降低了,播种的也快。下午,地里就能全种上大蒜了。”
话音刚落,地头上又来了辆满载蒜种的拖拉机,李春华和儿子扛下了蒜种,倒进大蒜播种机里,准备运转机器。在现代农业科技的帮助下,李春华家20亩地,一家5口人就能轻松打理,李春华说,“种了多年的蒜,终于算是从土地里解放出了双手。也算是明白了什么是科技惠农。”
据悉,白桥镇年产大蒜可达10万吨,被誉为“中国大蒜第一镇”,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省级文明镇,也是济南市唯一的整建制大蒜生产专业乡镇。随着科技引领、质量优先发展理念的深化,白桥镇不断加强对大蒜种植技术的引导,通过成立保农仓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推广农机、指导生产等,切实保障了蒜农增收。
日子有盼头
走在白桥镇,除了地头里与时间“博弈”的蒜农,在一些早播的地里,绿油油的蒜苗前又有着另一份辛勤。
徐里村的蒜农李小芹与丈夫早播的地里已经有了绿意。经过前些天的忙碌,地膜中的蒜种已经冒出了嫩苗,有些“娇弱”的蒜苗,被地膜压在了下面,她就要用钩子将其勾出。“勾蒜苗容不得马虎,地膜要保护好,苗也都要勾出。出苗后,要仔细地检查个五六遍出苗情况,从地头到地尾,不能错过一棵苗。”她说着,拿起了自制的弯钩,小心地将地膜戳破,精准地勾出蒜苗,一棵又一棵。
每到大蒜破膜出苗的时候,李小芹几乎一天都靠在地里,“怕刮风,怕下雨,怕出苗情况不乐观。”李小芹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这些天她都是凌晨4点左右就到地里。晚上天黑了,还在地里开着手电筒勾蒜苗,“这种时候,半天都耽误不得,等蒜苗都长出来了,能压住地膜,我就没那么担心了。”
等勾蒜苗结束,李小芹和丈夫就能好好休息些时日,拿着今年蒜薹、大蒜、玉米丰收的钱过个好年,待到明年春来,浇灌、追肥、除虫害、收蒜薹、等大蒜……春秋轮转,年复一年,李小芹说,她与大蒜打了20年的交道,喜也大蒜,忧也大蒜。在大蒜滞销,蒜薹价低的日子里,李小芹也从没想过放弃种蒜。每每看到地里长势挺拔的蒜苗,李小芹就格外的欣喜,做起活来也格外的有劲。
李小芹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年,白桥镇的大蒜被登记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河大蒜”,镇上标准化大蒜基地也相继被评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山东省“十大高效生态科普示范基地”,他们的大蒜也逐步进入了质量标准化时代,大蒜产业园区的建立,口碑和电商开拓的商路,向深加工延伸产业的链条,让他们的大蒜、蒜薹不再愁没销路。
在地头忙碌的蒜农们,累弯了腰,晒黑了脸,但他们始终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种。在蒜农们眼里,蒜就意味着生活,它的播种、破土、出苗、结蒜瓣、生蒜薹,每一环节都像人生经历的每一阶段,忙着生长、忙着结果、忙着收获。像李小芹说的那样,这片土地,因为蒜头有了生机,日子也是因为有了地里的蒜,才有了盼头。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张蕾徐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