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东华
在乡村生活过的人,对所有的农作物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只要你种过它,收获过,彼此熟悉,就像亲人、朋友,熟悉它的秉性,懂得它的生长规则,与自家地里的作物有“管鲍之交”的胸襟,才算一个合格的农民。
寒露节,种蒜。
由于今年的大蒜收获时候价格低迷,这一季的种蒜季节比往年似乎闲散了不少。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从我了解的情况,很多蒜区采取了灵活的种植方式,部分蒜地,改种小麦,先保住生活的底线。种小麦,如果大蒜价格继续走低,起码小麦能保住吃饭的问题。另外,种植成本和劳动量都降低了。
往年大蒜种植的时候,蒜区很多人家都找人代劳,所以带动季节性的劳务市场,很多打工种蒜的人,每天能收入几百块钱的劳务费。今年不同了,种植面积减少,加上蒜价低,很多蒜农都是自己动手,为的是节省种植成本。
没种过大蒜,可能不知道种蒜的艰辛。
大蒜不像其他庄稼可以机插、机播,鱼台东部的小麦都是撒播了,更具轻简化。
大蒜种植,依旧是传统的种植方式,要一粒一粒地手工按在地里。一个人,一天的工作量据说有上万粒大蒜。
沿着乡间公路走走,两边能见到种蒜的农民,蹲着的、跪着的,也有搬着小板凳坐着的,基本上都是自选动作。
通过这些年农村生活的提高,就业结构的多样化,现在农村的年轻人有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年轻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去做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现在田间劳动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了。其中不少六七十岁的老人,白发苍苍,他们一生都在守护着土地,从未叛逆过。
耕起来,在经过靶匀的土地,是非常松软的,看上按一粒蒜不费什么力气,但毕竟这个的动作一天要反复很多次,人的手会粗糙起来。连续工作,指尖上会划出一些倒刺,触到的时候,生疼。还有指甲,通常都是塞满了泥,也是一种胀痛。不少人,做过这一季,甚至指甲会脱落下来。
这样的劳动场景下,很难让人袖手旁观。如果拿着手机在这样的环境下拍照,多少有点游手好闲的感觉,会鄙视自己一下。这些图片是从别人视频里的截屏,大家在讨论今年种蒜会是怎样的收成。
这些年,农民已经习惯了大蒜市场的跌宕起伏。过去说,庄稼不收年年种。大蒜也是这样,无论价格如何,每年还是坚持要种的,毕竟价高的时候,一亩大蒜的收益,超过几亩小麦,依旧是收入可观的经济作物。
对大蒜,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农民的“爱与哀伤”。
这些年,无论大蒜带给农民的收益如何,对土地的忠诚和依恋,是这些中老年人不曾改变的,我们依旧信奉土地,热爱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有几亩地伺候着,是内心最大的安稳。
这些跪着种蒜的人,大多都是从穷日子走过来,但很多人不曾被生活打败过,农民不会向贫困屈服。跪着,除了劳累与艰辛,更多的是有未来可期,年年播种希望,也期待年年收获幸福。
我上班途经的一小片菜地,大蒜已经露出茵茵的幼苗了,草木凋敝的秋色里,大蒜的幼苗显得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