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总量预计50.26万吨,较上年增长9.1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较上年增长9.5%,较年增加元,增幅27.9%;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可达80.5%,较年77.8%增加2.7个百分点……
采茶汪运钦摄
站在年这一历史节点回眸过去的五年,我们惊喜地发现,当阳市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引领,产业革命风驰电掣,现代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点滴成就已汇成汹涌的水流,释放出澎湃的前进动力。
产业兴旺农民心喜
“这一车是发往贵阳的,合作社18个收购点今天能发多吨。”眼下正是鱼腥草收获的季节,当阳市两河镇群丰村的明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石明成和工人们正忙着把一袋袋洁白的“草根”装上车。
将鱼腥草装车发货魏茜摄
石明成介绍,两河镇种植鱼腥草是从年开始,赵闸村两位村民突发奇想,拔来这种“野草”种在自己责任田里,没想到大获成功。“当时亩收入达到四五千元,简直是天文数字。”附近村民看到后纷纷效仿,种植面积一下子增加到二十余亩。
一个偶然的机会,石明成往发到贵州的运菜车上扔了两麻袋鱼腥草,误打误撞地打开了贵州市场,销售价格也十分可观。就这样,两河镇鱼腥草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年,两河镇鱼腥草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总产值超过4亿元。
鱼腥草种植基地魏茜摄
像两河镇鱼腥草一样,过去散落在当阳的土产,在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上,走出一条“特产”路径。如今,玉泉仙人掌茶、双莲荸荠、糜城藕等特色产品,正形成“一镇一品”的格局。仅两河镇“长坂坡”大蒜,种植面积达4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大蒜集散地,年产大蒜1.2亿公斤,产值3亿元,带动多农户。
当阳市积极发展壮大粮油、林果、畜牧、蔬菜、水产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品牌建设农业强市。目前,当阳“三品一标”农产品62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产品1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8个。
重整田畴仓廪丰实
一块块老农田变成了肥沃良田,一道道土沟变成了标准沟渠,一条条机耕道直通村民家门口……初冬时节,走进当阳市高标准农田项目现场,一幅“良田美景”尽收眼底。
斑斓的当阳高标农田陈利安摄
“光走一圈就要3个小时。最小的田还没收割机大,劳动不便,只能肩挑背扛。灌溉时水要从别人田里过,时常闹矛盾。”河溶镇红明村四组村民王德明介绍,他家有耕地20亩,被分为13块,田块小而散,耕作难度大。
王德明遇到的问题,在当阳普遍存在。山区镇单个田块大多不超过1亩,每户的耕地被分割成5至10块;平原镇单个田块大多也只有2亩左右,平均每户有5至6块田地。
种田难、没人种的问题愈演愈烈。年,当阳市开始探索“大田化”改革。王店镇双莲片区2.5万亩农地被选为首个试点。
当阳在该区域新建玉双路,沿道路两侧,将原来的小田整改成每块7至10亩的大田。
筑好“巢”,才能引来“凤”。在山区小试牛刀后,年,当阳在平原镇淯溪、河溶以及山区镇半月推广改大田,将每个地块扩到10至20亩。“巴掌田”变成“大块田”,土地成方连片,沟渠直达田间,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土地成了“香饽饽”,大家都抢着要。
严静峰是一位“70后”,之前一直在外务工,从来没想过回家种田。回村看到改造好的高标准农田后,他毅然回到淯溪镇勤丰村,流转亩土地种起了红薯。
夏收张彬摄
年以来,当阳市整合各类资金10.4亿元,对王店、淯溪、河溶、半月、坝陵、庙前、玉泉、两河8镇39村基本农田进行改造,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打造10万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6个,建成田园综合体3个、粮油生产功能区5个、农业观光区2个,初步实现了农田耕作机械化、农作物种植区域化、产出高效化,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机欢唱农人不慌
“种了近十年的红薯,终于用上了省时省力的机器。”11月10日,湖北省当阳市聚鑫薯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东红对着正在地里忙活的两台“神器”赞不绝口。
他身旁的红薯基地里,杀秧机正在垄间穿梭作业,伴随着不时蹦出的碎末,原本青绿色的红薯秧和叶片瞬间被打碎。随后,一台红薯挖掘收获机跟上作业,所过之处,一个个饱满的红薯被从土里接二连三翻出来,社员们随即开始分拣、装箱,最终一筐筐品相良好的红薯将穿洋过海,端上荷兰、加拿大等国家民众的餐桌。
资料图
当阳的红薯大多种植在山坡岗地,生产基本要靠人工。翻地、起垄、移栽、管理、杀秧、收获一整套下来,工序繁琐,费时费力。
“农业一定要规模化,土地一定要连片,才好机械化操作。”王东红决定改变现状。在农业科研所的指导下,他流转土地亩,把红薯种植基地从山上移到山下,将零散种植改为连片规模种植。并购买了先进的红薯种植机械,从春种到秋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机械化上去了,水、肥、管理等高标准改造上去了,一亩地光人工费就能省多元。”王东红算了一笔账。
又是一年丰收时王宇新摄
五年来,当阳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效率,也描摹着新的丰收图景。“犁、耙、耖”这些过去农业生产离不开的“老物件”,如今已很难再看到,农田里迎来的是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这些“新主角”和一批“新农人”,农业生产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跨越。
“目前,我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1.24万千瓦,农业机械拥有量达到13大类28万台件(含14.9万配套机具,拖拉机4.69万台);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个,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专业合作社13个。”当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冯友权介绍说。
来源|雄风当阳作者|汪运钦
编审|陈也终审|王涛
精彩回顾
?
?
?
期待您点亮小花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辉煌“十三五”
长坂坡下五谷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