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含有50多种人体需要且无法自身合成的营养成分,并且含量充足、均衡、合理。经科学证实,海参的营养价值构成比例趋于理想模式。
海参所含的粘多糖、海参素、海参皂甙、氨基酸、多肽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疲劳、生血、抗衰老、抗肿瘤、补肾壮体等药理机能。
古籍记载海参医病功效
1、《本草从新》,记有“补肾益精,壮阳疗痿”。
2、《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海参可“滋阴、补血、健阳、润燥、调经、养胎、利产。凡产后、病后衰老弱孱,宜同火腿或猪羊肉煨食之。”
3、《药性考》称海参可“降火滋肾,通肠润燥,除劳瘘”。
4、《食物宜忌》言其功效“补肾经、益精髓,消痰涎,摄小便,壮阳疗瘘,杀疮虫”。
5、《本草纲目拾遗》描述海参可“生百脉血,治休息痢”。
6、《本草求原》中说,海参可“润五脏,滋精利水”。
7、《现代实用中药》记载“海参为滋养品,治肺结核、神经衰弱及血友病样的易出血患者,用做止血剂。”
8.《中医大辞典》记载“海参能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治精血亏损,虚弱劳祛,阳痿、梦遗、小便频繁、肠燥便艰。”
海参适宜人群有哪些?
1、癌症患者及放、化疗患者。
2、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患者。
3、血糖高、胰腺功能差及Ⅱ型糖尿病患者。
4、脑血栓、神经性头痛及老年痴呆等脑血管病患者。
5、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炎、肝功能不全、肝硬化患者。
6、肾炎、尿频、肾虚及性欲减退者。
7、孕妇、产妇、贫血及内分泌失调患者。
8、手术患者、康复中的病人。
9、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耳鸣、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者。
10、脉管炎、静脉曲张、周围血管性疾病的患者。
11、关节炎、类风湿、骨质疏松、佝偻病等。
12、气管炎、肺结核、肺结核咯血及各种出血性疾病。
13、免疫力低下、体虚、畏寒、多汗、易疲劳及经常感冒者。
14、需补充钙、脑*金DHA的发育期儿童。
15、痔疮、脱肛、便秘、休息痢、虚火燥结者。
16、脑力劳动者及重体力劳动者。
17、都市白领、美容养颜的人士。
海参的搭配食材
海参+小米滋补养胃小米自然的黏稠度刚好包裹了海参的鲜香,虽然清淡,但淡而不寡。再加上适当的姜丝调味,整煲粥柔软鲜嫩、鲜咸醇香的口感更加凸显。
1、小*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泡上;
2、准备蔬菜、姜丝、葱花、海参(切块);
3、小*米下锅,煮熟(可用汤锅或电饭煲);
4、加入切好的海参,蔬菜,姜丝,1小勺浓缩鸡汁(高汤都行),熬住5分钟;
5、最后撒上适量盐,滴上几滴香油,撒上葱花,即可关火,盛碗温食。
海参+蜂蜜美容养颜海参蘸蜂蜜一起吃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吃法了,既能调味,又能较大程度的保留海参的营养不流失,也容易操作,适合进补人士以及时间不充裕人。
1、提前解冻海参,将蜂蜜倒入小碗中,海参蘸着蜂蜜一起食用;
2、如果感觉海参微凉,请将海参重新放到温水中热一下,切忌滚热的开水。
海参+鸡蛋快速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鲜美可口的海参鸡蛋羹,做法简单,绝对营养。正好的蛋羹口感滑嫩,搭配口感Q弹的海参粒,一口吃下去软嫩爽口,鲜上加鲜,令人回味无穷,蒸制的方法能较好的保留海参的营养成分。
1、温水调蛋液,蛋液和水的比例1:1.5,如果想硬一点的,可以调整比例为1:1;
2、蛋液过筛,滤过的蛋液蒸出来更加细腻;
3、如果滤过的蛋液表面还有小气泡可用牙签扎破,这样蒸出来的蛋羹平整如镜面;
4、入锅盖上保鲜膜或盖子,防止水滴渗入起蜂窝;
5、利用这个时间处理一个海参,放开水锅里焯一下水,切成粒,小香葱切碎;
6、蛋羹出锅后,撒海参粒、少许香葱粒、生抽和香油调味即可。
海参+牛奶强身健体早上起床后,一杯牛奶搭配一只海参,常年吃有强身健体之功效。
海参+木耳治阴虚肠燥之便秘1、将泡发的黑木耳洗净撕成小块备用;
2、将排骨放入冷水中煮开,把血沫撇干净,捞起洗净备用;
3、将泡发好的海参洗净,放入滚水中,加入2片生姜,葱一条,料酒适量煮五分钟,然后捞起洗净,沥干水备用;
4、在砂锅煲中放入排骨、生姜、大蒜瓣、黑木耳、白砂糖、盐、料酒,一大碗水,大火煲滚后转小火煲1.5小时;
5、将海参、枸杞放入排骨木耳煲中,小火再煲1小时,撒上小葱即可。
海参+猪蹄产后催乳海参炖猪蹄,是一道家常菜,也可以促进产后恢复,催乳,提高母婴免疫力。
1、即食海参洗净,猪蹄洗净从中间顺骨缝劈开,再从关节处斩成块,下入沸水锅中焯透捞出;
2、丁香、花椒、八角、肉桂、陈皮下入清汤锅内烧开,煮10分钟左右捞出不用。下入葱段、姜片、料酒、猪蹄块烧开,炖至熟烂;
3、拣出葱段、姜片不用。下入*豆芽、精盐烧开略炖;
4、下入海参烧开,炖至海参软糯,加味精、胡椒粉,出锅盛入汤碗内,淋入芝麻油即成。
海参+红枣补血安神,滋润五脏经期用适量红枣加冰糖炖海参,能起到补血益气的功效。
1、即食海参浸透洗净,切成中块;
2、红枣洗净,去掉枣核;
3、将红枣、海参、桂圆皮置于炖盅加沸水1满碗,把盅盖盖上,隔水炖之;
4、待锅内水开后,用中火炖1.5小时,加入冰糖后再用小火烧30分钟即可;
5、炖好后,待温服用。
海参+鸡汤补血养气海参炖鸡汤具有补血养气的功效,对女性身体调理有很大作用,适合一年四季食用。
1、即食海参洗净,鸡洗净后斩件,大蒜洗净后切段;
2、将鸡、海参及姜片放入砂煲中,加入适量盐和料酒;
3、大火煮沸后慢火焖半小时;
4、加入大蒜继续煲10分钟即可。
海参+羊肉补肾壮阳在秋冬季节,用海参加羊肉煲成的羊肉海参汤做法简便,味道鲜美,非常适合进补。羊肉+海参最补肾,单吃羊肉已经具有一定的补肾效果,如果配合海参食用,则属于“强强联手”不仅效果加倍,还不会上火。
1、即食海参切小块;
2、将羊肉洗净,去血水,切成小块,加水适量(约50g),小火炖煮,煮至将熟,将海参块放入同煮,再煮沸15分钟左右,加入生姜末、葱段、胡椒末及精盐,即可。
海参+桂圆养肺止咳海参和桂圆适合搭配做粥,适合家庭自用的吃法,有养肺止咳之功效。海参洗净切薄片,待米软烂后加海参,下入冰糖调好味,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1、即食海参洗净,切薄片;
2、桂圆肉洗净,冰糖打碎;
3、粳米洗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4、锅中加入约毫升冷水,将粳米放入,用旺火烧沸后搅拌数次;
5、待粳米软烂,放入海参片,下入冰糖调好味,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请点上面免费订阅
说起常见的风寒感冒,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有一件瑰宝,专治此病。这就是葱白。
很多人说,葱白我知道,解表嘛!散寒嘛!这都是常识呢,不需要你来讲,其实,葱白对治疗风寒感冒的治疗不只是散寒解表那么简单。
葱的三个部位,葱白是最容易被丢掉,同时也是功效最确切的。
葱白自古以来就是被历代医家重视的要药。这里重点要说的,是医圣张仲景对葱白的偏爱。可以说,葱白是张仲景十分喜爱的一味中药。在他常使用的方剂中,有三个和葱白有关并且在其他组方随症加减的时候也会用到葱白。
很多人都知道,葱白有解表散寒的作用。其实,葱白还有一个优点,这就是通阳。
葱的通阳作用对人来说十分关键。
比如在外感风寒之后,寒气会淤闭在身体的很多地方。
在头部,形成头痛,在中焦,形成腹痛腹泻,在下焦,形成小便不通。这个时候,都需要葱白的通阳作用,帮助身体将寒气清除,令阳气畅达,以改善症状。
葱白:营养之根!葱白连着根,含有挥发油、葱蒜辣素、烯丙基硫醚等元素。葱叶中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叶绿素、镁的含量,都明显高于葱绿部分。
冬季风寒感冒的常用方剂
准备带须葱白2个,生姜20克,大枣5枚,蜂蜜适量。先将带须葱白洗净,生姜洗净切片,连同大枣放入锅中,加清水大约毫升,武火煎沸,后转微火煮10分钟,取液晾温,然后加入蜂蜜搅匀服用即可。
另外,不愿因吃药的人,可以取葱白和生姜各半两,捣成糊,用纱布包好,涂擦患者的前胸、后背、脚心和手心,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葱作为药食同源的佳品,在一些常见病方面,大葱也有其独特的养生疗效。
就大葱来说,它的维生素含量就是苹果的10倍,而其中所含的硒是细胞的抗氧化剂,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一颗大葱7种药除了上面的好处,这大葱平常还有7种药物一般的作用,所以应该要常吃。尤其是南方人,平常没有吃吃大葱的习惯,更是要注意哦!
1杀菌杀菌主要是大蒜辣素的作用,另外就是,葱还含有挥发性精油,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在冬春季呼吸道疾病流行、空调房里待太久的人时,吃些生葱有一定的排寒气、杀菌、保护呼吸道作用。
2促进消化把葱放在食物中可不仅是为了增香提味,葱可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也就是说可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大葱对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也有不错的功效。
3对抗癌症小小的葱对预防胃癌及多种癌症有一定作用。
“众所周知,亚硝酸盐具有致癌危险。而有研究发现,葱含有硫化合物,可以抑制胃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转变为亚硝酸盐。”
4清理血管,动脉硬化,健脑常吃葱,还具有软化血管、稀释血液的功效,对预防冠心病、中风及脑动脉硬化等疾病都有积极的意义。如果与蘑菇同食还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这是因为:
纤溶状态(溶解纤维使血循顺畅)的高低和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都有关。根据实验,每周摄取足够大葱的人纤溶活性最高,而不吃或少吃的纤溶活性低,可见大葱能提高纤溶活性,达到清血作用。
5解毒调味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解毒调味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阴寒腹痛、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湿毒、热毒问题。
6降胆固醇大葱可降低坏胆固醇的堆积,经常吃葱的人,即便脂多体胖,其胆固醇并不增高,而且体质强壮哦!
7壮阳最后说一下,大葱的壮阳功效。大葱中的各种维生素能保证人体激素正常分泌,还能有效刺激性欲,进而起到壮阳补阴的作用。因此,男人们可以适量吃点葱。不要一次吃太多,肠胃受不了哦!
先收藏,再发给关心的人,
多一个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
(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更多精彩频道,